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一种电子器件,由PN结、外部引线、管壳封装而成,文字符号为VD。二极管有两个电极,由P区引出的电极称为阳极(正极),由N区引出的电极称为阴极(负极);因为PN结的单向导电性,二极管导通时电流方向是由阳极通过管子内部流向阴极。
二极管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PN结的单向导电性,其本质是在外加正向电压的作用下,P区中的空穴和N区的电子在不断进行扩散运动,两者与PN结处中的正负离子不断进行中和,从而使PN结范围不断变窄,最后导通。
作为最基础的分立器件,二极管在几乎所有电子电路中都有用处,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,能在开关电路、保护电路、稳压电路等各种场景中发挥作用。随着需求的不断更新和发展,二极管自身也发展出各式各样的形态,以下为十余种常见、常用二极管的电路图表示法:
二极管的核心是PN结,这一结构的构造,要从晶圆工艺方面去理解。半导体硅晶圆按照掺杂物质的不同,分为N型晶圆和P型晶圆。N型晶圆是通过将硅晶体与掺有额外自由电子的元素(通常是磷或砷)掺杂制成的,能在硅晶体中增加额外的自由电子。P型晶圆是通过将硅晶体与掺有可以接受电子的元素(通常是硼)掺杂制成的,硅晶体中的自由电子数量减少,产生了“空穴”或正电荷空间。
进入半导体材料的扩散掺杂工序,N型材料与P型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掺杂,可调整硅材阻值,这就是制造二极管、晶体管等集成电路基本结构的初始材料。
从分立向集成的发展
回顾集成电路的发展史,早在1950年代,电子设备中的真空管逐渐被晶体管等取代,二极管等基本的电路器件都开始以晶体管形式制造。相比原先的真空管,晶体管在体积、寿命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,但器件各自分立,所构造出的电路还是过于庞杂。面对这种情况,德州仪器的工程师杰克·基尔比把二极管、三极管、电阻、电容等器件排布在同一块衬底上,并加以连接,这就是最初的集成电路(IC),这毫无疑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。
基尔比的集成电路是以锗(Ge)材料为基础,基本是在同时期,仙童半导体的罗伯特·诺伊斯开发出了基于硅(Si)材料的集成电路。相比基尔比的电路对各个部分采用飞线连接,诺伊斯则是在同一硅片上直接构造出各个器件。实际上诺伊斯的发明更接近今天意义上的“芯片”,首先材料是硅,制造工艺则是类似于晶体管平面工艺。
基尔比与诺伊斯的集成电路对比 来源:互联网
随着晶体管制程的不断微缩,我们得以在更小的芯片面积上,集成更多的基本结构。以我们当今的产品为例,从这枚LM158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图中,即可看到有二极管、三极管、电阻等基本结构,电子工程师可通过此图了解产品具体构造及工作原理,进而合理使用。
ST品牌LM158放大器结构图 来源:该产品Datasheet
结语
二极管作为重要的分立器件,在各种电路中都能找到其身影。而在集成电路中,它也是重要的基本结构。IC产业发展至今天,在各类集成电路的结构中,都能找到二极管的身影。了解二极管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集成电路,从最基本的结构层级出发,掌握各种器件的工作原理。
高效检测离不开对元器件本身的熟知,广大客户如有失效分析、外观检测、可靠性验证等需求,欢迎致电创芯在线检测全国热线4008-655-800。